您好,欢迎来到中国选矿设备网   请 登录免费注册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 企业专访 >> 南疆钢铁停产:始作俑者?出路?

南疆钢铁停产:始作俑者?出路?

时间:2015-8-11 15:29:00   来源:中国矿业设备网   添加人:admin

  编者按:近年来,由于产能严重过剩、产能利用率低、建筑钢材价格全国最低,新疆钢铁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新疆钢铁企业深陷产能过剩“泥潭”。2014年,新疆钢企亏损总额达60亿元,效益远远低于国内钢企的平均水平。2015年2月12日,本报在头条位置刊发《产能过剩发酵新疆钢铁产业怎么办?》一文,提出新疆产能转移势在必行。

  其实,早在2010年,本报就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文章《新疆钢铁“投资热”,是喜还是忧?》,呼吁新疆发展钢铁工业一定要科学规划,关注企业扩张冲动可能带来的后果。2012年,本报再次在一版头条位置刊发文章《新疆将促进钢铁产业良性竞争、健康发展》,指出新疆钢铁产能过剩风险加大,呼吁加强对新疆钢铁工业的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经营规范管理。然而,新疆钢铁业最终还是走上了我国钢铁工业无序扩张导致产能过剩的老路,令人扼腕叹息。

  如今,新疆八钢南疆钢铁拜城有限公司停产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给新疆乃至其他钢铁产能集中地区现有钢铁企业敲响了警钟。本报今日特刊登《南疆钢铁停产背后》一文,希望能够以南疆钢铁的停产事件为窗口,为读者揭开当前新疆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出路所在。

  本报记者肖华堂

  近日,新疆八钢南疆钢铁拜城有限公司钢铁项目全面停产的消息在第一时间传遍国内外,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在这个消息背后,是新疆钢铁行业多年来窘境的集中爆发。

  如今,许多到新疆投资钢铁项目的企业都后悔不迭,一家百万吨产能钢铁企业的老总直言:“早知道是今天的结果的话,我是绝对不会来投资的。”

  原本是全国最有潜力的新疆钢铁市场,如今已经成为全国竞争最激烈、最残酷的地方。我们不禁要问,新疆钢铁产业的出路在何方?

  生不逢时的南疆钢铁

  南疆钢铁可谓生不逢时。 该项目从投产起就受到产能过剩的严重制约。当时新疆市场已经饱和,远超出了需求。因此,南疆钢铁投产以来一直处于开开停停的状态。

  项目开工,适逢市场供求严重失衡。早于南疆钢铁投产的两个钢铁项目;">山钢喀什钢铁项目、新兴际华钢铁项目)已经抢先占领市场,使南疆钢铁产品销路受阻;停,几千名员工的稳定、银行贷款和设备的维护,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等,都对企业不利。尤其是进入2014年以来,新疆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被激化,市场竞争更加残酷,各主要钢铁企业的设备运转率都不足50%。新疆钢铁的窘境正是全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升级版”。

  今年初以来,钢铁市场进一步恶化,八钢本部处于半停半开的状态,南疆钢铁更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南疆钢铁做出停产的决定,是市场残酷竞争的结果。据了解,关停只是暂时的和无奈的选择,百万吨的产能装备还在,银行上百亿元的贷款利息还要按期偿付。停产后的设备维护和看守还需要人员,待市场转好以后还会择机恢复生产。

  因此,不能把关停简单地理解为减少了产能。实际上,自从去年以来,新疆钢铁企业大都处于半停产的状态,有的开一半停一半,有的开一周停一周。《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新疆,生产经营状况比较好的钢铁企业只有首钢的伊犁钢铁,该企业有自己的矿山,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因此,日子比其他企业要好过得多。

  据了解,为了处理好关停后南疆钢铁人员的安置问题,八钢准备把本部一部分年龄偏大和身体状况不能胜任岗位的员工,以内部退养、发放部分生活费的方式置换出来,腾出岗位,用于安置南疆钢铁的近2000名职工。

  谁是新疆产能过剩的始作俑者?

  从2010年开始,在投资新建产能方面受到严格限制的钢铁产业,却屡屡传出新建钢铁项目的消息,其目的地都指向国家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新疆。这片占我国国土面积1/6的土地,随着产业援疆和中央对新疆实施差别化政策,以及产业向西部转移政策的实施,先后有大小不一的十多个钢铁项目建成投产。

  一时间,新疆出现了“钢铁投资热”。最旺盛时,各地所报的钢铁投资项目竟超过了5000多万吨,远远超出了国家核定的产能指标。2012年以后,随着市场的变化,一些项目主动退出或者停建缓建,规避了投资风险。即使这样,落地的产能也达到了2000万吨以上,超出了新疆的实际需求,2014年新疆地区钢铁产能利用率不足50%,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为今天的停产和半停产埋下了隐患。

  “新疆速度”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一个个长流程的百万吨级钢铁项目,过去在内地需要两三年时间建设,在新疆却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建设。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新疆“钢铁投资热”?

  一方面,政府层面希望通过引进几家大型钢铁企业,形成竞争机制,避免一家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在各地州、市、县的层面,各地政府的招商引资热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都把引进多少大项目、多少亿元资金,一个项目能创多少税收、能安置多少就业等视作政绩,因而使得大批钢铁项目在新疆各地落户。

  另一方面,企业盲目投资的热情不减,提出“做大做强”的目标。“做强”首先要“做大”,因而三四百万吨产能的企业,动辄就做出1000万吨的规划。有的项目盲目决策,在没有论证、没有审批、没有市场、没有资源和交通保障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导致建成后缺少资源和市场支撑。

  与此同时,随着全国停止审批新建钢铁产能项目,一些内地企业,特别是华北、华东一带的钢铁企业亟须寻找生存空间和出路,适逢新疆大力招商引资,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因而使得大批钢铁项目纷纷到新疆安家落户。值得一提的是,有相当一部分项目是国家明令淘汰的,或是因污染严重被当地政府命令取缔的,结果都转移到了新疆。

  新疆钢铁的出路在何方?

  如果说是新疆钢铁产能的严重过剩、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无序竞争造成了钢铁企业关停的现状,那么,在行业环境不会发生根本变化的新常态下,新疆钢铁产业的出路在何方?《中国冶金报》记者就此走访了业内专家。

  专家建议,首先,新疆钢铁企业应借“一带一路”的机遇,积极“走出去”。

  新疆与中亚毗邻,位于“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因此,应该积极“走出去”。但当初这么多企业在新疆投资建厂,却没有一家“走出去”。实际上,像南疆钢铁这样有全新设备的企业,完全有条件“走出去”,转移到国外去发展。

  相比之下,马钢地处长江流域,却已经先行一步到哈萨克斯坦投资建厂,显示出更大的胆略和魄力。专家指出,到哈萨克斯坦建厂也不能一哄而上,已有马钢的先期进入,今后最多也只能再进一两家,如果过多就会给他国的产业和经济造成影响。同时,转移也不能不负责任,不能把落后的产能搬过去。

  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以国家的产业政策为底线,压减一批没有获得国家审批的项目和落后产能。

  新疆有近一半的钢铁企业在建设前没有获得国家的审批。不同企业所面临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已经拿到了国家审批的白皮书;有的企业虽然没有拿到白皮书,但是拿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批件;还有的企业既没有国家的批文,也没有相关部门的批件,只是获得了地方政府的承诺和允许。

  专家建议,对这几类企业,应该做好“回头看”的工作,认真做好实地核查,压减一批违规项目。对于新建的和已经建成的项目,要看和规划是否一致。《中国冶金报》记者了解到,有的项目国家批了1座高炉,结果建了3座高炉,有的项目批的是60吨转炉,结果建的是80吨转炉。这样的情况在新疆不在少数。业内人士估计,通过这些工作,至少能够减少30%不合规的过剩产能。

  最后,从某种程度看,新疆钢铁企业的关停是对行业决策失误的提醒,有必要开启问责机制。

  例如,通过核查项目与批文的不一致,应追究建设企业和地方政府相关方面的责任。国家明文规定,没有批文,银行不能贷款、电力部门不能供电、国土部门不能提供土地、环保部门不能环评等。因此,还应该追究金融、电力、国土、环保等方面的责任。通过问责机制可以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决策和建设过程中考虑得更全面、科学。

  专家表示,作为企业也应该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检查,对于不符合国家批件的,应该限期整改,在整改期内仍没有达到相关要求的,应淘汰和引导退出。对于严重违规未批先建的,整改期间不准从业。